近日,在第78個“世界紅十字日”與第32個“世界地貧日”交匯之際,海豐縣以一場溫情涌動的無償獻血活動詮釋“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海豐縣紅十字會聯合市、縣有關部門在彭湃中學門口發起關愛地貧患兒聯合服務行動,吸引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一袋袋鮮紅的熱血,一句句真摯的誓言,為亟待輸血救治的地貧兒童點亮希望之燈。
獻血現場。
從緊張到自豪的12個小時
清晨9時,流動采血車前便排起了長隊。黨員干部帶頭挽袖,社區群眾緊隨其后,26名志愿者穿梭其間提供引導。“填寫登記表、體檢、初篩、采血”的流程井然有序,而采血車內的一幕幕更令人動容。首次獻血的中學教師陳女士緊攥著志愿者遞來的溫糖水,坦言:“過去總怕針頭,但看到地貧患兒的報道,今天必須克服恐懼。”她的手臂微微顫抖,眼神卻格外堅定。“護士一直輕聲安慰我,志愿者還遞來溫糖水,感覺特別溫暖。”
另一邊,第六次獻血的警察李大哥輕松地靠在椅背上。“每次想到自己的血能救活一個孩子,就覺得值!”他笑著指向胸前的獻血紀念章,“這些徽章是我的‘救人勛章’。”
此次活動從上午9時持續至晚上9時,據統計,此次活動共69人成功獻血、采集血液24900毫升,有效緩解了地貧患兒的用血壓力。
愛心在細節中流淌
“感謝您為地貧家庭帶來希望!”志愿者為每位獻血者送上定制感謝狀和紀念章。“感謝狀和紀念章我要帶回家給孩子看,告訴他幫助別人是一件光榮的事。”前來獻血的市民王女士說道。
活動現場還增設應急救護教學區,救護員通過模擬人偶演示心肺復蘇技巧時,圍觀群眾紛紛舉起手機錄制教學視頻。“原來黃金四分鐘這么重要!”觀看的群眾紛紛表示,“既能獻血救命,又能學習救人技能,今天收獲太大了!”
繪就一座城的文明畫卷
“每一份熱血都是生命的饋贈,每一位獻血者都是傳遞溫暖的使者。今天,他們用獻血善舉詮釋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這正是紅十字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寫照。”海豐縣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彭小春在活動現場動情地說,“這些熱血是生命的火種,更是城市文明的刻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在海豐縣城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唱響了文明主旋律、樹立了善美新風尚,在社會上形成互幫互助、奉獻愛心的良好氛圍。
當暮色籠罩彭湃中學,最后一袋血液被鄭重封存。這場持續12小時的生命接力,不僅填補了地貧患兒的用血缺口,更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信念深植人心。正如獻血者那句樸素的話語:“伸出手臂的那一刻,我們就是彼此的光。”
汕尾日報記者 洪笳榮
通訊員 曾國明 呂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