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的番薯迎來成熟收獲季。在汕尾市多順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里,一壟壟圓潤飽滿的番薯破土而出,挖薯機的轟鳴聲和薯農的歡笑聲在田間交織,奏響豐收的旋律。
在遮浪街道長溝村的田野里,薯農們忙得不亦樂乎,一幅熱火朝天的豐收圖景躍入眼簾:挖薯機在番薯地里來回穿梭,鐵鏟翻動土壤,田壟間一個個飽滿的番薯從沙土里探出頭來,薯農輕輕拔起番薯藤,一個個色澤鮮亮、個頭勻稱、胖嘟嘟的番薯破土而出,帶著泥土的質樸與芬芳,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隨后,薯農們將新出土的番薯去藤、去泥、分揀、裝箱打包,等待著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挖薯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作業。
紅海灣開發區番薯種植產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機會。一名在合作社分揀番薯的村民告訴記者,她現在一天能賺200元,還能留在紅海灣。
薯農在挖番薯。
“今年產量高,每畝產量達到5000斤左右,收購價為2.2元。過來購買的顧客大多是批發商家,這些番薯都會銷往全國各地?!鄙俏彩卸囗樲r業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他介紹,其合作社種植400畝番薯,有西瓜紅、絲滑、濟薯26、紫薯等優質品種。
薯農在分揀番薯裝箱。
據了解,紅海灣開發區氣候適宜、土壤松軟,為番薯生長營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近年來 ,薯農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以傳統番薯產業為依托,通過采用膜下滴灌技術和連片式種植模式,實現高效農業灌溉、種植,提升番薯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擴大了紅海灣開發區番薯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番薯打包裝車現場。
汕尾日報記者 林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