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黑森州電視臺專程來校采訪,廣東省電視臺委托汕尾電視臺拍制“汕尾白發辦學堂”專題片,3次向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播放,以宣傳汕尾“十老辦學”的無私奉獻精神。
2000年4月10日,時任國家教委主任、全國人大常委科教文衛主任朱開軒特地帶領全國25個省市的教育領導前來學校調研,交流學習辦學經驗。
——這些“高光時刻”,至今仍閃耀在汕尾辦學史上,熠熠生輝,讓人回味,讓人仰望。
記者近日與耄耋之年的黃靄芝相約,用文字記錄他曾參與“十老辦學”的點滴故事,記者也由此感受到一位長者老驥伏櫪、甘當人梯的博大胸懷和無私奉獻精神——
【講述】
芳華漸逝人不老 玉壺冰心寫師魂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汕尾教育界,曾流傳著“十老辦學”的動人故事。
1984年,十位離退休老人自籌資金,自找校舍創辦了海陸豐地區第一所民辦中職學校。“十老”中,年齡最大的89歲,最小的60歲,平均年齡70歲。原汕尾中學離休校長翁域是該校的核心創辦人之一。
1998年10月16日,時任省教育廳廳長江海燕(左四)來校考察,會見董事會部分成員(資料圖)。
時屬海豐縣管轄下的汕尾鎮剛剛歷經了十年浩劫,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同時,改革開放初期由于西方文化的侵蝕,難免沙泥俱下,社會上出現不少失學青少年,他們游手好閑,甚至群體斗毆,種種亂象既影響了社會的安定,也給家長帶來極大壓力。
翁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剛從汕尾中學校長任上離休的他,便邀集陳紹民、張云飛、呂崗、林昭存等10位有共同意向的離退休老同志一起創辦了一所汕尾私立公學。后經恵陽專署教育處更名為“汕尾中等職業學校”,沿用至今。2010年8月,經城區人民政府批準該校轉制為公立學校。
1996年12月17日,時任國家教委委員、副總督學郭福昌(右一)同志帶領全國26個省市教育部門領導,到校視察,時任副市長鄭木勝(右二)陪同視察(資料圖)。
1984年開辦初期,教室租借了汕尾鎮鳳山管區后寮的駐軍營房的4個房間。其中兩間當教室,一間當食堂,一間當辦公室。開學后僅有學生60多人,教職工8人。
老同志們既要負責教學,又要四處籌集資金用于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有一年寒假快過年了,教師的工資還沒有下落,該校董事會副董事長余雙福只能拿自家的厝契向銀行貸款來給教師發工資。
建市后,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學校的發展邁進快車道,地方政府劃出2萬平方土地,并劃撥120萬元作為建校啟動資金;隨后,老同志們分頭行動,到廣州、深圳、香港等地發動募捐,籌集了1000多萬元,終于建成初具規模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學校開辦時只設電器維修和英語2個專業,后陸續開設了文秘、電子技術、制冷家電、財務會計、會計電算、數控和模具等近十門實用型技術專業課。
“十老辦學”的27年間,學生招得進、留得住、學得好、出得去。除部分考上大學繼續深造外,學校為社會培養了1萬多名具備技術專長的實用型人才。
“在那個特殊年代,培養一個學生,就等于解決了一個貧困戶。”黃靄芝說,學生學到了專業技術知識,出社會謀生既能幫助自己的家庭,又能為社會做貢獻。
學校還開辦成人夜校,解決了部分單位在職干部和職工學歷問題,為原市建委、市房管、城管局、市供電局、市電大、市電子廠等單位舉辦短期培訓班。成人學校畢(結)業人數達3000多人次。此外,為滿足群眾藝術創作和鑒賞需要,多次舉辦了書畫短期培訓班。
白發辦學堂,聲名自遠揚。
學校于1997年被評為“廣東省僑資辦學優秀單位”;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環保局授予“廣東省綠色學校”;獲得城區先進黨支部,汕尾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德國黑森州電視臺專程來校采訪,廣東省電視臺委托汕尾電視臺拍制“汕尾白發辦學堂”專題片,3次向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播放,以宣傳汕尾“十老辦學”的無私奉獻精神。
2000年4月10日,原全國人大常委科教文衛主任朱開軒(前排左六)、原全國人大常委、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前排右六)來校視察。
2000年4月10日,時任國家教委主任、全國人大常委科教文衛主任朱開軒特地帶領全國25個省市的教育系統的領導前來學校調研,交流學習辦學經驗。
——這些“高光時刻”,至今仍閃耀在汕尾辦學史上,熠熠生輝,讓人回味,讓人仰望。
【訪談】
壯志未與年俱老 甘當人梯育英才
初見黃靄芝,撲面而來的是嚴肅認真的師者氣度,隨著交談深入,愈覺其和藹可親。當年的他們已經擁有穩定的離退休生活保障,正是安享晚年的時光,卻仍時刻關心著汕尾的職業教育情況,將培育英才視為己任。這是怎樣的一份“初心”?
記者:請您講講當年您是在什么情況下參與“十老辦學”的?
黃靄芝:當年(1984年)我是受我的老校長感召參加“十老辦學”的。他們都是離退休的老干部,而我是在職的。他們認為我年青力壯,且在政府僑務辦、歸國華僑聯合會、政府引進辦公室當負責人。作為翁校長的學生,理應全力支持。故在開辦初期我配合學校做了對外聯系,海內外募捐等工作。
1998年6月,學校董事會同意黃昭宏董事辭去職業學校校長職務的要求后,董事長翁域、呂崗和林昭存等同志到市政府經協辦公室找到我的領導陳顯強主任,要求他讓我提前辦理退休,到職業學校擔任校長。我單位領導非常支持幾位老人的意見,隨后單位打報告給組織部,經研究批準讓我提前退休,擔任職業學校校長一職。
記者:從開辦到結束的27年中,您當了13年校長。現在回過頭去看,您如何評價“十老辦學”這件事?它在您的人生中產生了什么影響?
黃靄芝:“十老辦學”實行董事會制度,學校財經是校董會董事長一手審批的。校長除了不掌管財經,其他什么事都要管。13年的校長很累、很難當,既要管理各專業教學工作,又要為參加高考的學生奔波勞累,還要為畢業生聯系就業出路。
這個世界上,有誰天天上班不要報酬的,少見吧?當年的“十老”就是這樣一群人!“十老”并非大富大貴之人,我們廉潔辦學,不貪不占任何一分錢辦學經費。
開辦前10年,所有董事從沒在學校拿過一分錢!財會室沒有校董會成員的工資表,連董事會開會午餐還是AA制。搬遷新校舍后,由于路途稍遠,去學校要搭三輪車,所以,才開始有點象征性的“車馬費”的補貼。校長也沒工資,只有交通費、電話費等微薄補貼。但愿“十老辦學”的精神不會成為歷史!
記者:回憶“十老”辦學往事,您現在最感欣慰的是什么?
黃靄芝:汕尾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中,有考上大學的,有在企事業單位就業的,大多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為當年的付出深感欣慰!每當學生說一聲“感恩學校的裁培”“謝謝校長、謝謝老師”時,我便感到驕傲和幸福!
原汕尾中等職業學校舊址。
新聞+
筆力遒勁心存愛
黃靄芝自幼喜愛書法,平時喜歡研習歷代名家名作,注重兼收并蓄,融會貫通,漸成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黃靄芝在書法創作。
研帖習字,自然成了他晚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黃靄芝是廣東書協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家協會會員、汕尾市書協理事。耄耋之年仍擔任廣東致公書畫院、汕尾致公書畫院副院長職務。其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書法家作品集》等40多部典籍,在全國各省市及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均有展出并斬獲多個獎項,部分作品先后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所收藏。
黃靄芝退休后一如既往致力于傳統書法的推廣,潛心研究學生漢字規范書寫的工作。
采寫:汕尾日報記者 彭子珍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