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廣東實踐研討會·海洋強省建設論壇在我市舉行,拉開一場“做好海洋經濟文章”的精彩大幕。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汕尾擁有2.39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455.2公里大陸海岸線,近900個海島,海洋資源優勢一直是汕尾的發展優勢,因而,汕尾是全國最早實施海洋發展戰略的地級市。向海圖強,與海共榮,年初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明確要堅持走好“海洋強市、融灣先行”之路。6月中旬,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汕尾調研時強調,做實做強西承東聯橋頭堡,全力打造東海岸重要支點,推動汕尾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汕尾的發展,都烙上海洋印記。
向海興業
打造海洋產業集群
近年來,汕尾搶抓機遇,以產業為抓手,不斷探索新興產業,在海上風電、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配套服務、海洋新興產業等產業“新藍海”里書寫經略海洋的嶄新答卷。
在電力能源方面,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核電、抽水蓄能等新能源產業。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有煤電、風電、水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917萬千瓦;正在推進核電、清潔煤電、海上風電、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能源項目,初步形成“風光水火核儲”一體化全業態新型綜合能源體系建設,正全力打造汕尾(國際)綠電創新實驗區。
在港航物流業方面,我市正全力推進汕尾新港區白沙湖作業區兩個7萬噸級公用碼頭建設,推進汕尾新港區公用碼頭與小漠港、鹽田港對接合作,著力提升物流產業“軟實力”和“硬基礎”,打造區域性航運和物流樞紐。
在海洋化工方面,我市依托岸線、土地和大南海煉化一體的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新材料產業園建設,通過“隔墻供應”實現與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協同發展。當前已成立園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并與中化學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利用與深圳的對口幫扶協作、對口合作關系積極爭取與深圳合作共建新材料產業園。
除此之外,汕尾(陸豐)臨港產業園以明陽為龍頭,集聚了中天海纜、江蘇長風、天能重工等海上風電一流頭部企業入園投資建廠,生產了葉片、主機、塔筒、海纜、海底管樁、導管架等基本覆蓋海洋工程裝備主產業鏈的產品,也成為目前省內唯一一家風電裝備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數據顯示,2023年,我市風電裝備制造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01.77億元,有力拉動了地方經濟增長。
一芽見春,從汕尾(陸豐)臨港工業園看汕尾,汕尾海洋產業集群奮楫揚帆,枝繁葉茂。
耕海牧漁
打造“海上糧倉”
靠海吃海。汕尾作為海洋大市、漁業大市,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條件得天獨厚:海、淡水資源充沛,水質優良,氣候適宜;轄區漁場水產資源豐富,魚、蝦、蟹、貝、藻品種齊全;擁有汕尾港、甲子港等10座漁港,3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地處珠三角外溢輻射第一圈層,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汕尾正深耕萬頃碧波,讓滄海變“良田”,打造汕尾“海上糧倉”。
根據《關于印發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促進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制定《汕尾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優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促進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等扶持政策,并在近期將出臺《汕尾市促進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如在現代化海洋牧場供應要素保障方面,我市由市屬國企統一收儲用海,開展海域使用權論證、海洋環評等前期工作并取得海域使用權,再通過海域使用權或經營權的流轉,幫助企業實現拎包入駐,拿海即開工。
我市還通過鎖定國內行業頭部優質企業,分別引進華潤建設汕尾江牡島零碳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中廣核建設汕尾“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示范項目和海大集團建設捷勝現代海洋種業產業園項目,以重大項目帶動突破,以“資源換產業”為汕尾深耕海洋牧場、唱響海洋牧歌,打造“海上糧倉”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引領汕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全市初步規劃20片海洋牧場選址,面積共計768.75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啟動區8片,面積35.39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6片,面積59.04平方公里;遠期發展預留區6片,面積674.32平方公里。
串珠成鏈
打響濱海游名片
汕尾濱海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獨具特色,455.2公里的海岸線蜿蜒悠長,沙灘潔凈宜人,有近900個海島,素有“百島十灘九灣”的美稱。獨特的濱海旅游資源讓汕尾有了做好旅游“唯一性、先發性、特色性”文章、打響“冬養汕尾”新名片的底氣,加快把汕尾打造成為中國濱海休閑旅游最佳目的地。
——打造濱海旅游品牌。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打造汕尾濱海旅游龍頭項目,拉動全市濱海旅游發展。同時,指導金嶼灘、玫瑰銀灘、上海村等濱海景區創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推動金町灣旅游區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啟動品清湖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項目,做大做強汕尾濱海旅游品牌。
——發展海岸休閑旅游。依托汕尾長達455.2公里的黃金海岸線,融入休閑度假、健康管理、體育運動、商貿會務、教育培訓等功能,以濱海長廊、濱海商業街區等配套設施滿足人們城市生活休閑的需求,打造一個宜居、宜商、宜樂的濱海生態城市綜合體。
——合理開發海島資源。發展融觀賞、考察、體驗、度假、娛樂、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海島旅游,通過深挖海島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海島旅游產品,加大海島旅游宣傳力度等途徑創新海島旅游產品,打造汕尾海島旅游品牌。
——打造海上運動項目。開展游艇觀光、氣墊船沖浪、摩托艇運動等大眾化娛樂性水上運動項目,培育帆船賽、沙灘排球賽、沖浪大賽等品牌賽事活動,大力發展體育培訓產業,提檔升級具有亞熱帶濱海特色的文化、體育資源融合的“大旅游”產業。
——創新海上觀光旅游產品供給。創新研發海上演藝、海上餐飲、海上婚慶等旅游產品,同時更新海上環島游觀光航線,豐富航線觀光內容,打造獨具特色的海上旅游精品項目,開創汕尾海上觀光旅游新局面,譜寫汕尾海洋旅游的新篇章。
逐夢深藍,揚帆起航。如今的汕尾正放大海洋資源優勢,深挖藍色經濟潛力,以推進“百千萬工程”為牽引,大力實施“興海強市”示范工程,精心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向著藍色海洋闊步進發!
汕尾日報記者 吳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