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陸河縣河口鎮,只見紅瓦白墻的民居錯落有致,瀝青道路向遠方延伸,綠樹環繞的村落宛如詩意畫卷……這幅宜居宜業的鄉村圖景,正是河口鎮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生動縮影。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河口鎮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錨定“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以產業升級、環境提質、服務優化、改革創新、社會協同為主線,推動鎮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圖為該鎮田墩村鄉村風貌。
聚焦產業發展
激活鎮域經濟新動能
河口鎮以特色農業為根基、以產業融合為路徑,構建起多元發展的經濟格局,激活鎮域經濟新動能。
該鎮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推動田墩油柑、北中沉香、土枝南藥、新華雞蛋、高潭甘薯等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特色農業產業不斷煥發新活力。據了解,如今全鎮的沉香種植規模已達到5000畝。在北中村,沉香林漫山遍野,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推廣,該村種植的沉香已成為暢銷多地的“香餑餑”;油柑種植面積近萬畝,實現總產值超8000萬元,油柑原汁暢銷福建、云南、山東等多個省份;新華新意源蛋雞養殖場入選“深圳農場”創建名單,綠殼雞蛋、荔枝果醋等4個產品成功通過“圳品”認證,現代農業活力持續迸發。
在工業領域,該鎮堅持“外招內擴”策略,通過精準發力、精細服務,搶抓珠三角產業轉移機遇,成立陸河縣河口鎮富民興村服飾工藝制作培訓基地和河口鎮富民興村技能培訓中心,集中培訓村內富余勞動力,解決企業用工難、員工上手慢等難題。2023年以來新招引富民興村企業帶動2400余人就業,服裝制造產業實現“數量”“產能”雙提升。
在文旅融合方面,該鎮以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為核心,舉辦了省社科普及展演活動、鄉村足球賽等活動;開展美食節、沉香節、油柑節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創新設計推出“甜墩墩”卡通 IP 及系列文創產品。鄉村足球賽、沉香節、油柑節等特色活動累計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經濟收入超50萬元,農文旅融合效應逐步顯現。同時,紅色歡樂谷建設穩步推進,累計投入超200萬元完善活動場所與休閑飲吧,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增強。
推進環境提質
繪就宜居鄉村新畫卷
河口鎮以圩鎮品質提升為核心,統籌推進基礎設施與生態建設。對標對表典型鎮“1+4+7+9+N”建設任務要求,借助中鐵等建筑企業力量,對G235、S240及鎮圩主要街道總計200余棟房屋進行房屋風貌提升,完成生活垃圾中轉站、中心廣場、人民公園、公共停車場及配套充電樁等改造升級,使圩鎮面貌煥然一新。
該鎮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累計建成農村污水收集管網約560千米、建設污水終端32個和厭氧池19個、完成農村道路單改雙超15公里、路基鋪設約2公里、實現村內道路硬底化9748.37米。該鎮還利用項目建設成果,將公園驛站、人民廣場集裝箱打造成商業節點,形成以業態旺吸引人流量,以人流量推促業態旺的良性循環,為圩鎮發展注入新活力;將新充電樁設施交由村委會運營管理,為村集體帶來穩定的“綠色收益”。
在環境整治方面,該鎮深入開展“明珠一號”及“明珠五號”攻堅行動,聚焦國省道、鎮圩主要街道、村內主干道路、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重點區域,開展深層次、多方位的清潔行動。同時,結合縣委“全民大掃除”工作部署,采取“盯重點、分階段、劃片區”的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各村(社區)對100米區域進行深度清潔,全面清理衛生死角。生態建設上,該鎮以國省道、南北溪主干道、鄉村振興示范帶沿線為重點,種植各類喬木5.6萬余株,打造“千村千園”22個、“百街百景”2條及“人大林”“先鋒林”等主題林12個,建成“綠美庭院”121戶,形成連帶成片、連片成景的綠美景觀。此外,該鎮積極推進13個村參與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首批6個村林業碳普惠減排量共23211噸,以63.61元/噸成功拍賣,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的轉化。
“現在街道整潔、公園漂亮,住著特別舒心!” 朱大媽的感慨道出了群眾的心聲;朱先生則點贊房屋風貌提升工程:“紅瓦白墻看著就敞亮,家鄉越來越有魅力了!”
河口鎮麥湖村開展環境整治。
深化改革創新
釋放內生發展新活力
河口鎮創新集體經濟協同發展模式,用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成效,在項目用地、配套服務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不斷培育壯大本土農業產業。
該鎮發展訂單農業,與廣東吉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模式,重點發展蔬菜直供、定制農業等新型業態,多措并舉破解集體經濟“小散弱”難題,目前正在實施土枝村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同時,立足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引導轄區內云峰村、對門村、新華村等9個村因地制宜培育探索強村公司,推行“國企+村企”運營模式,促成汕尾陸元林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云峰村村屬公司打造山河共建苗圃基地。此外,積極探索“耕地銀行”工作模式,動員各村與陸河縣吉康控股有限公司簽訂預流轉合同,完成超1200畝耕地儲備,破解耕地碎片化與撂荒難題。
優化公共服務
提升民生幸福新高度
河口鎮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全面優化公共服務,教育、醫療、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在教育領域,該鎮河口中學寄宿制學校完工使用,麥湖幼兒園啟動建設,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在醫療方面,該鎮衛生院在“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中榮獲國家衛健委通報表揚,同時與深汕中心醫院建立合作的“5G遠程診療”服務落地河口,鎮域醫療服務能力顯著增強。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等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完成升級改造,為老年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多元化養老服務場景。
精神文明建設有聲有色,該鎮承辦陸河縣第二屆“金穀杯”中小學生書畫大賽、開展“我們的節日·歡樂中國年”系列、重陽敬老等各類活動;打造鎮級閱覽室,藏書達8000冊,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依托基層治理創新實踐,通過“周三夜訪”活動深化“入戶聯心”,結合“周一直聯制”等途徑,推動全鎮黨員干部1154名聯戶力量通過“講、看、聽、問、幫”五字工作法,傾聽群眾心聲,及時掌握社情民意;深化社會矛盾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充分整合法庭、檢察院、派出所等資源,做優“五治一體”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打出“五調聯動”組合拳。2023年以來有效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鄰里、涉法涉訴等矛盾糾紛184宗,化解率達97.35%,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現在節日活動多,閱覽室看書也方便,生活豐富多了!” 彭先生與朱女士的話語,折射出群眾的獲得感大大地提升。
凝聚社會力量
構建協同發展新合力
河口鎮積極搭建多元平臺,充分激發企業、熱心人士、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熱情與活力,構建協同發展新合力。
該鎮的認捐綠美資金近百萬元,為生態建設添磚加瓦;與中建科工等5家建筑企業結對幫扶,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中心廣場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落地實施。該鎮還積極發揮黨員先鋒隊先鋒模范作用,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村民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帶動群眾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同步擴面推廣“積分制”,不斷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環境維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同時,依托綜治中心平臺,該鎮廣泛吸納黨員骨干、熱心人士、村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化身基層治理的“活探頭”,及時發現并調解鄰里間的細微矛盾,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朱女士對記者說:“矛盾糾紛在家門口就解決了,黨員干部真是用心為民!”
該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河口鎮將緊抓關鍵契機,持續強化“百千萬工程”統領作用,狠下細功,持續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
汕尾日報記者 彭偉棟
通訊員 劉心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