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翔
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多措并舉增進民生福祉,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以惠民利民成效彰顯高質量發展成色”。汕尾發展文旅產業優勢比較突出,擁有海岸、海灣、海港、海島、海域、海航六大海洋資源優勢;擁有三大地域資源優勢——北緯約23度、年平均氣溫約23℃、PM2.5年平均濃度約23微克/立方米;擁有兩大獨特文化資源優勢——紅藍綠古特文化和傳統民俗文化。汕尾旅游資源相比周邊地區具有一定優勢,文旅產業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廣闊。
但目前也面臨著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旅游服務不夠到位、文旅品牌打造力度不夠、文旅專業人才缺乏等困境,需要高起點、高定位打響文旅品牌,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文旅融合,高站位、高目標實現文化振興,將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品牌優勢、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以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我市“百千萬工程”。
優化文旅服務,打響文旅品牌。要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力度。一方面,提升城市文化展館的設施設備管理形象及服務形象。發揮數字文旅的示范作用,推廣使用“智旅汕尾”平臺,探索建立覆蓋全域的旅游大數據平臺,逐步實現智慧化管理、精準化營銷、精細化服務。另一方面,當務之急是在景區多規劃建設解決游客最急切需求的廁所、垃圾桶等基礎旅游服務設施,多規劃建設能夠滿足游客需求的商品市場區域。要構建外聯內通的交通網絡。外聯就是推進“建設大通道、振興大港航、發展大物流”工作。內通即是規劃建設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區,構建“吃住行游購+安全+智慧”服務體系,讓群眾花最少錢、花最少時間、花最小力氣就能直達縣鎮村的景點。如:積極引入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等國內知名公司入駐我市。要實施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加快培育打造品清湖生態休閑度假區、金町灣濱海旅游度假區、聯安圍海灣濕地觀光旅游區、芒嶼休閑度假旅游島、坎下城海防遺址旅游區、鳳山媽祖文化旅游區、捷勝海防文化旅游區等7個重點文化旅游區,全力推進游艇旅游、航海體驗、濱海娛樂、休閑購物等4個海洋文旅項目,優化文化產業增量,帶動提升存量,集中力量培育文旅融合領軍旗艦標桿。要擦亮“冬養汕尾·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實驗區”品牌。策劃紅色經典、濱海度假、生態休閑、溫泉養生、海鮮美食等汕尾十大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具有汕尾鮮明特色的濱海休閑度假運動品牌、農運傳承之旅紅色旅游品牌、濕地生態觀光旅游品牌、溫泉康養旅游品牌、海鮮美食旅游品牌、花花世界綠色旅游品牌等六大旅游品牌。
發展文旅產業,推進文旅融合。要抓住海洋產業發展機遇。加大海域海島保護開發一體化建設,探索養殖用海體制改革,海域使用權統一規劃、統一環評、統一論證,推進養殖用海“招拍掛”。開展市場化出讓海島等課題調研,探索施公寮島、龜齡島、江牡島等近岸海島的保護性開發,引入國內文旅著名上市公司規劃建設“跨島游”、大型海島游樂場等項目。承接珠三角海上快速游船、高級游艇、玻璃鋼船、鋼質漁船、特種船舶制造等海洋裝備制造業轉移。要抓住文旅產業融合機遇。開設“汕尾特產專賣店”,在景區或火車站、汽車站以及人流量比較集中的商業街等處銷售汕尾土特產。開發汕尾文創產品。結合汕尾豐富的地方文化開發一系列汕尾手信文創產品,如:明信片、扇子、雨傘、環保袋、擺件、戲劇臉譜等,供游客留作紀念或送給親朋好友,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收入,打響汕尾IP品牌,提高城市美譽度,發展農文旅融合產業。要抓住文旅產業政策支持機遇。在龍頭企業培育、品牌項目開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四上文旅企業,帶動引領文旅體行業發展,培育、引入3至4個文旅行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夜間旅游經濟,大力發展假日經濟,引入現代科技,有機交互海陸豐特色文化和海洋旅游,實現從資源融合向產品融合以及產業融合的深度發展,通過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提高旅游品質,擴大汕尾的文化旅游市場。
凸顯文化魅力,實現文化振興。要統籌謀劃全域旅游。加快推進我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編制,重點開發海洋文化、“汕尾人經濟”、“冬養汕尾”資源,以文娛食購宿旅游、養老休閑產業為重點開展“冬養汕尾候鳥游”“紅色圣地研學游”等系列活動,緊扣看海、趕海、海釣、海濱節等開展濱海旅游活動,圍繞海上跳傘、滑翔、低空飛行等海上體育娛樂項目,爭取舉辦帆船賽、沙灘排球賽、沖浪大賽等重大賽事活動,打造中國濱海旅游最佳休閑旅游目的地。要優化完善旅游環境。深化與中央主流媒體的合作,利用社交型、移動終端類等網絡新媒體,加強汕尾文化旅游宣傳。建立健全網絡正能量傳播制度體系,開展正能量網絡主題活動。按需配備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應急處置和海洋執法船艇,提升海上監管能力。推動傳統村落、歷史建筑、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融入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健全非遺保護傳承機制,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程。全面實施誠信先行賠付行動,成立旅游誠信先行賠付金管理領導小組,設立本級旅游誠信先行賠付金,建立健全旅游誠信先行賠付工作機制,營造游客放心旅游、安心度假的良好氛圍。要加強節慶活動推廣。高水平組織舉辦中國戲劇藝術節、小提琴文化節、漁歌文化節、散文詩節等重大活動,積極推介汕尾文化旅游資源,加強汕尾文化旅游形象宣傳。推動國際馬拉松、國際公棚鴿王賽等國內外知名賽事活動落戶汕尾。舉辦“汕尾美食廚師爭霸賽”,建立“汕尾美食名菜排行榜”,打造名餐廳、名廚師、名菜品,鼓勵公平競爭。通過舉辦文旅體嘉年華等賽事活動,實現賽事活動資源向經濟效益轉化,提升我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作者單位:中共汕尾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