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今天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此前,聯合國發表聲明表示,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將聚焦“土地修復、荒漠化和干旱韌性”。我國發布的環境日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將通過多種形式展示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揚生態文化,更廣泛地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隨著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讓優美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是黨和國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開展的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使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了重大步伐。
近年來,汕尾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市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答好建設生態文明必答題,高位推動完善生態環保制度,高效抓好環境綜合整治,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精心守護汕尾的藍綠本底,協力推動以綠色發展為特征的產業新城、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建設,收獲了累累碩果。2021年10月,汕尾市成為粵東片區唯一一個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地級市。“綠美”,是生態建設的“主基”;綠色,是汕尾的天然優勢。汕尾牢牢抓住綠美生態建設這一戰略舉措,深化“1+4+4”工作格局,以“多種一棵樹”植綠添綠,以“多護一方水土”涵養生態,以“多掙一分碳匯”實現價值,加快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新高地,牽引提升城鄉自然風貌、推進“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換、促進全市上下主動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域實施生態宜居工程、全局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全民共建共享綠色生活各個方面,汕尾正用綠色大寫意、同時用藍色大崛起點亮生態文明城,打造美麗中國的“汕尾樣板”,未來前景可期。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大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高標準推進綠美汕尾生態建設,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效,推動落實“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對標省、市部署要求,對照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綠美汕尾生態建設、提升治污攻堅成效等方面,汕尾仍面臨多重挑戰,尤當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續發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打造美麗中國的“汕尾樣板”,攻堅克難關鍵在干部。要加強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建設,規范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四有”“獅子型”干部隊伍。要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清單,進一步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同時,要積極拓寬渠道、創新方式,加大生態環境公益宣傳教育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
人人守護萬物和諧,代代長留生態之美。環保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為,亦是一種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我們從越來越多的環保志愿者身上感受到,他們用自己的虔誠和點滴行動,向更多人詮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為生態代言,同時也是展現作為地球一員應然的大義形象。城鄉景秀,山美水美,人沒有理由不更美。用科學、進步的觀點來審視天人關系、生態倫理、經濟路線、生活方式,乃至自覺創建生態文明和綠色文化,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好開端。人人有責,人人踐履,善始善終,我們就都是人類大家園可愛的“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