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群眾路線走得好不好,檢驗初心持守、使命擔當,檢驗政治信仰、為民情懷的純度與熱度,與此相始終的,是對擔當中能力素質的考驗。不言而喻,一切工作的開展,“成效為王”是基本導向;良好成效,有賴好制度好機制的推力,最終尤取決于黨員干部隊伍過硬的能力素質的順利發揮。
汕尾市委著力細化優化制度機制安排,以開展“入戶聯心”活動作為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實踐,通過全市黨員干部帶頭“全覆蓋聯系群眾、心貼心服務群眾”,成千上萬名聯戶人員撲下身子、走街串巷,沉到網格、進村入戶,知民情、解民憂、紓民困,夯基礎、強基層、護穩定、促發展,明顯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入戶聯心”是對市委近年來全力鍛造“心中有賬、肩上有責、手里有招、腳下有風”“四有”獅子型干部隊伍部署的深化、細化,兩者是一體同歸、相得益彰。“四有”,要而言之是對初心、使命、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的基本要求和強調,“入戶聯心”同樣蘊含了宗旨與行動的要旨。在打造新制度、新機制、新平臺、新品牌上不息下功夫,鍛造“四有”獅子型干部隊伍、開展“入戶聯心”,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擔當有效”。有效擔當,關鍵看行動的態度、速度和手中的招數。“入戶聯心”,同時就是落實“手中有招”要求的一個“招”。開展以來,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在躬身力行中,曬出了真功、展現了能耐,一幅幅鮮活生動畫面,定格“四有”干部的風采。作為拓展汕尾黨建工作品牌的重要延伸和服務助力中心工作的有力抓手,“入戶聯心”活動的實績,受到中組部的充分肯定。
致廣大者盡精微,更上層樓無止境。踐行使命、 實現發展的過程,永遠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基層工作為例,千頭萬緒、錯綜復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直接面對問題、面對矛盾,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因此同時,基層一線又是廣大黨員干部展示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大課堂、大基地,是磨煉作風、提高本領的大熔爐、大考場。“四下基層”,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基層一線的錘煉和考驗中,克服“本領恐慌”,提升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各種能力。這其中,實踐者本人在行動中的及時自查,比如,能否意識到自己“能力賬戶”余額不足,或者手腳遲緩,能否自覺對標先進、加緊“充值”、迎頭趕上,這是很關鍵的一環。在相當的范圍、相當的時期內,情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愿望,也有干勁,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由于不懂規律、不懂門道、缺乏知識、缺乏本領,還是習慣于用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蠻干盲干,結果是雖然做了工作,有時做得還很辛苦,但不是不對路子,就是事與愿違,甚至搞出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來。”他強調,各級干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
“入戶聯心”的機制創設,為強化“四有”干部隊伍鍛造楔入新抓手,就是要黨員干部在無間隙服務群眾的實踐中,也時常能夠主動查找自身差距,解決諸如頭腦思維固化、工作方法簡單、知識存在盲區等問題,不斷提升能力、增強本領。從開展的情況比如做好矛盾風險排查化解上仍存在感應不夠靈、研判不夠全、措施不夠多的問題,說到底主要還是指向能力本領的考量。推動基層源頭治理,做到見事于細、見事于早,能夠第一時間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第一時間分析、研究問題,第一時間果斷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作出正確的選擇、精準的研判、充足的準備和周全的應對,是一項必備的踐行能力和擔當本領。當前,汕尾正乘勢而動將“入戶聯心”拓展至“千行百業”,黨員干部自身能力和本領上的“夯基補短”,亦應成為不懈努力的要務,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及時填補自身能力上的“短板”,在加強學習中增智,在深入實踐中強能,在身體力行中檢驗,持續優化能力結構、豐富能力儲備,用真功夫硬本領玉成擔當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