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慧
我的父親,有一些執著的目標。
父親出身農家,目不識丁,卻不甘心困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宿命里。年輕時,他毅然背起行囊,遠赴東莞做筑路工人。后因返鄉娶親,結束了短暫的漂泊又回歸耕地。那時,三間老屋擠著兄弟五人,為分家瑣事爭吵不斷,鄉鄰的閑言碎語像刀子,扎得父親心里生疼。從那時起,父親便在心底立下誓言:一定要爭口氣,活出個模樣來。
終于,父親攢錢買下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走街串巷幫人載鹽。寒來暑往,他風里來雨里去,硬是靠著這輛自行車,在村里新開發的地段買下兩套地皮。緊接著,建房子成了他的新目標。那段日子,父親像上了發條的機器,天不亮就騎車出門,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軀歸家。
就在建房計劃提上日程時,在鎮上教書的四舅帶著同事來訪。閑聊間,四舅的同事一句“姐夫在鎮上打工,為何不搬到鎮上?孩子上學也方便。”讓母親如夢初醒。她滿心向往,父親卻顧慮重重。他害怕在外打拼失敗,回鄉遭人恥笑。無奈母親鐵了心先去鎮上租房。父親拗不過,只能妥協。
一間狹小的單間,擠著一家五口。父親看著局促的家,暗暗給自己定下新目標:買套寬敞的房子。他賣掉自行車,換了輛幸福牌摩托車,載客運貨。為了多掙些錢,幾百斤的貨物,他咬咬牙就扛上肩;烈日下、暴雨中,他從未退縮。兩年的起早貪黑,終于換來敞亮的新房,父親用汗水澆灌出了人生第二個目標。
但這個時候,孩子又多了起來,而且漸漸長大,每個學期的學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我從未見過父親跟別人借過錢,父親太好強了,總是以向人家借錢為恥。他一心想靠自己獨自撐起整個家庭,也從未想過使自己減輕負擔而讓任何一個孩子中途輟學。他堅持一年365天不休息,哪怕是大年初一,他都出門去載客。夏天吃過午飯后,他累得直接躺在客廳的地上睡覺,但只要一聽到有人在門外問:“現在愿意載人嗎?”他立即翻身而起,連連應答:“好的,好的,馬上來。”
搬進樓房后,父親又開始樹立了他的第三個人生目標,供每個孩子上大學。父親不善言辭,總是喜歡靜靜地想,默默地做。終于,他用他的“行”實踐了他的“想”。最終,六個孩子,兩個中專,四個大學,父親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托舉起我們的求學夢,這也是父親此生最大的成就。
還記得臨近大學報到的一天,偶遇高中同學,他問我學費是否湊齊。我一臉茫然,他這才反應過來:“看來你家不用愁。好多同學都在為學費發愁呢。”那一刻,我才真切的意識到我的父親是多么的了不起!開著幸福牌摩托車的、干苦力活的父親,為我們這個人口眾多、供養任務繁重的家庭撐起了一片幸福的天地,自豪、感激、慶幸……這些情感油然而生。
看著孩子們陸續畢業工作,談婚論嫁提上日程,父親的另一個目標又在心里悄然滋生,讓每個孩子回到家后有屬于自己的一間房。父親又開始他新一輪的奮斗歷程,年過半百的他,依舊選擇承包運貨、抽空載客。幾塊錢一趟的活兒,即便累得腰酸背痛,他也咬牙堅持。歷經數年籌備和八個月的裝修,一座三層七間房的樓房拔地而起,父親以他的勤勞、踏實和堅毅實現了他人生的第四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