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學思
舊年尾新年初,姑母突然離世。關于姑母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在我的心中,姑母如母。
祖父是民國時期的師范生,在那個年代,也算是個知識分子。他與祖母育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姑母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出生于1940年。曾祖父是同盟會員,祖上又置有田產。1952年的土地改革,祖父被劃為地主成分,年僅十二歲的姑母,無奈被賣到潭西前寮林姓人家當童養媳,這家人便是后來的姑丈家。好在姑丈家是貧農,姑丈后來還當上了大隊干部,一直對我家照顧有加。
在成為童養媳之前,姑母在村里讀了三年書,在那個大多數人都目不識丁的年代,她也算得上是個識字明理的人。面對家庭的變故,看著父母和祖母的辛勞,兄弟的離散,姑母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娘家,只要有機會,她就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家人。
父親三十多歲才娶了母親,我的出生,給這個飽經滄桑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作為家中的第一個男孫,姑母滿心歡喜,我成了她的娘家的希望。在我年少的記憶里,那時大家的生活都比較貧窮,物資匱乏,但只要姑母來家里做客,就會有蘋果吃。那紅彤彤的蘋果,咬上一口,香甜的滋味瞬間在口中散開,那不僅僅是水果的美味,更是姑母給予的珍貴的甜蜜回憶。
1994年10月,我來到潭西中學讀初三,住在姑母家。那是一段讓我至今難忘的時光,姑母對我的照顧細致入微,從生活的點滴到學習的關懷,事無巨細。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進屋子,姑母就已經輕手輕腳地起床,為我準備早餐。她怕我吃不飽,早上也做干飯而非煮粥。我挑吃,她會給配上我喜歡吃的小菜,清爽又開胃。出門前,她總會細心地幫我整理好書包,叮囑我在學校要認真聽講,注意安全。
夜晚,當我在昏暗的燈光下埋頭苦讀時,姑母會為我遞上一杯熱氣騰騰的糖水,或是幾塊小糕點。她從不打擾我學習,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做些針線活,偶爾抬頭看看我,眼神里滿是溫馨與關切。周末如果我沒回家,姑母會自己去集市上挑選最新鮮的食材,回家后在廚房里忙碌許久,為我做上一頓豐盛的飯菜。當姑母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個勁兒地讓我多吃點。總是擔心我吃不飽,因為曾經的年代,她的兄弟都是餓怕了。姑母對我的生活起居可謂是關懷備至,如母親般愛惜我。
1995年春季,我回到西南就讀,但那段在姑母家借讀的時光,成了我人生中最溫暖、最珍貴的回憶。
參加工作后,我經常帶著妻兒到潭西看望姑母。每次去,姑母總是熱情地拉著我坐下,詢問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鼓勵我孩子要認真讀書。臨走時,她總會讓我帶上潭西的特產——肉卷肉丸,還精心準備各種禮品,讓我帶回去給祖母和其他親屬。她對娘家的牽掛,從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
2024年11月,一天中午,我迫不及待地前往姑母家。當見到姑母時,我的心猛地一揪,她因為生病,整個人清瘦了許多,臉上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聽到我來潭西上班,她的眼中還是立刻閃爍出了欣喜的光芒,高興地說讓我住她家,只是遺憾自己年老,沒法做飯給我吃了。那一刻,淚水情不自禁地模糊了我的雙眼,三十年前那段被她悉心照顧的日子,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我學校離姑母家不遠,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看望她。每次去,她最關心的還是娘家的情況,聽到我們兄弟姐妹都成家立業,父親和叔父身體尚好,她的臉上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僅僅兩個月后,姑母便突然離世。這一次,她永遠地走了。
世上最好的親屬關系,莫過于姑侄。在我的心中,姑母如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