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汕尾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中國人民銀行汕尾市中心支行主辦的2022善美好網民故事征集活動圓滿結束。
活動評選出2022“十大善美好網民故事”,這些故事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力展現了新時代汕尾網民的良好精神風貌,為推進汕尾網絡文明建設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
2022“十大善美好網民故事”現已陸續進行網上展播,敬請持續關注。
聽郭老師講述那婉轉悠遠的汕尾故事
如今自媒體發布信息資訊,普及知識文化,進行品牌宣傳,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是在2017年,汕尾本土自媒體還不是很多。那一年2月,汕尾市新城中學語文老師郭振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注冊了微信公眾號,整理了以往寫的文字,寫成推文發布,從此開始了他原創寫作的經歷。

在郭老師的公眾號里,有汕尾風景名勝古跡的文化游記,有海陸豐方言的親子閱讀,還有他收集老家具舊物件的經歷等。作為一個本地人,他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游歷和感受,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幾年來,郭老師宣傳了汕尾美景,挖掘了人文內涵。有些內容在網絡上并沒有多少人寫過,這些景點也通過他的推廣出了名。
郭老師在假日喜歡和朋友游山玩水,每次出去,他都會拍照,附文字記錄,發朋友圈和公眾號。2017年8月,他寫了《一座被汕尾人遺忘的公園》,文字里談及一座有歷史底蘊的公園就在汕尾市區。許多汕尾網友驚訝,竟然不知道這座公園的存在,那些嵯峨巨石、摩巖石刻那么有人文氣息。“這座公園不應該被汕尾人遺忘”——郭老師這樣想,開始萌生了要用文字去記錄、推廣汕尾本土的風景名勝古跡的想法。幾年之后,在有識之士和有關部門的推動下,公園重新修葺,重泛昔日光彩,再次成為人文景點。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為了傳承發揚本地方言文化,郭老師和孩子錄制了《阿旺老師講繪本》系列23篇,還寫了《請不要剝奪孩子講母語的權利》《汕尾的年輕父母,你的孩子還會講家鄉話嗎?》兩篇推文,積極推廣“愛汕尾愛家鄉福佬話”的理念。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汕尾有許多傳統文化需要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熱愛民俗的郭老師開了樂之書屋,保留了收藏的舊書冊,與大眾共享文化知識。近幾年,他還致力于收集老家具和舊物件,它們留存了汕尾群眾樸實的生活印跡,記錄了汕尾城市生活逐漸進步的歷程。不少朋友看到郭老師的推文后,熱情贈送閑置書冊和舊物件給他,他們覺得這些東西能夠在他的手中發揮更多作用,與更多人分享。
一篇兩三千字的推文,有時影響力是巨大的,但讀者在手機瀏覽時可能幾分鐘就看完了。而對于創作者而言,寫推文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相反,是一件很費心費力的事。句子表意是否準確,詞藻文采是否生動,內容題材能否吸引,這都是郭老師在創作一篇推文必須要考慮的。除此以外,還有版面格式的設計,圖片的挑選剪輯,有時還有音樂、視頻的上傳插入,一篇推文往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有時寫完了,掃碼發布出去了,然后感到還有表達不準確的,或者是還有內容未曾添加,便刪掉補充完善后次日再重新發布,務必做到精益求精。
另外,郭老師的公眾號完全是自己獨力編輯制作,但并不等于不用借助其他人的幫助。有一些文章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的,就要集思廣益。他經常都是先發在朋友圈里,咨詢朋友提供資料信息圖片,呼吁大家在朋友圈留言評論,分享經歷和感受,幫忙充實文章內容。一篇推文的最終形成,離不開作者本人的靈感心血,也和認識的朋友、不知名的網友提供相關內容分不開的。在郭老師的公眾號里,很多朋友也樂于在推文中亮相,分享個人經歷和體會。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篇好的推文集合了多人不同角度的見解,才更接地氣,更有代表性,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當看到自己的文章能夠被很多人主動轉發,有的還有不少留言評論,郭老師會及時回復留言展示出來,和讀者進行愉快的交流。能夠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贊揚,這是對創作者最大的回報,平臺上一些支持和鼓勵的言語,是郭老師持續寫作的不竭動力。我們也知道,網絡上身份虛實真偽難辨,總有一些浮躁戾氣之人,在某些自媒體平臺留言肆意妄言,而這五年來,郭老師的公眾號卻從未出現素質低下的戾言穢語,這也是讓他感到很欣慰的。
郭老師坦言,自己的文字并不出彩,但是飽含著對生活的熱忱,能夠引起一部分本地人的關注和傳播,能夠展示本地的人文歷史風物。“這也算是我一個平凡人,為汕尾這一座海濱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了”,郭老師說。
來源:汕尾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