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丹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海陸豐的人們喜歡稱為冬節。
冬節,第二十二個節氣,全年最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海陸豐人格外重視,過得格外隆重。如何過冬節?人們漸漸都發揮在吃這方面上,慢慢形成早上吃冬節丸,中午吃“冬節鴿”,晚上吃羊肉的習俗,用美食驅散一年中最長的夜。
白居易說“一年冬至夜偏長”。冬節因為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黑夜最長,白天最短,太陽最少,陽氣最弱,陰氣最重。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記得小時候,冬節前夜,阿媽就先做好冬節丸。冬節丸是用糯米粉加水揉合,再搓成一個個圓圓的,一元硬幣大小的丸子。冬節那天清晨,那鍋的水先煮開再加姜片、冬節丸、紅糖一起煮。
煮好的冬節丸,盛在碗里,丸子圓白,湯色橙黃,丸子入口軟糯又滑潤,喝著香甜又有著姜味的湯,暖胃又暖心。現在的冬節丸我們都是在超市買湯圓當冬節丸,有糯米花生味、芝麻味的,有紫黃綠三色大黃米的,有杮子造型的,口感豐富了、形狀多樣化了。過節了,現在的人們也是儀式感滿滿的。
早上我們吃上一碗軟滑香甜的甜冬節丸,一早身心就被溫暖包裹著,對我們來說,這個節日也是最暖心的。
中午吃“冬節鴿”了。“冬節鴿”是海陸豐人們獨有的叫法,其實是大一號的餃子。“冬節鴿”與餃子的做法大同小異。最大的區別是外皮厚些,餡料多些。一個個肥大得像大元寶,兩三個就裝一碗。它的餡料很豐富,有葛薯,菜脯,包心菜,芹菜,蒜,蝦脯,魷魚絲,五花肉等等,“冬節鴿”的皮用料糯米偏多,皮有些厚,吃著軟糯,咬著飽滿,餡料香濃,這樣的“冬節鴿”我最喜歡吃。“冬節鴿”阿媽很少用蒸的,反而喜歡煮湯,那湯中再加上幾顆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的茼蒿,湯的味道很特別,也很好吃。這樣的冬節鴿我總能吃上好幾碗。那味道如今憶起依然令人回味。如今,我煮的卻沒有阿媽做的那般美味。
在海陸豐,冬節晚飯,家家戶戶都吃羊肉。冬節日,各個羊肉餐廳、市場的羊肉攤都大排長龍,成了冬節日的一道風景線。這一天,很多平時不做羊肉湯的餐廳,也會特別推出羊肉湯鍋。為什么羊肉湯這么受歡迎?大概與冬季的嚴寒有關。冬節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冬節是冬天最冷的一天。因此,大家紛紛推薦冬節那晚要吃羊肉。《本草綱目》中提到,羊肉能暖中補虛,開胃健身。中醫認為,羊肉性溫,益虛勞,具有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的作用。在冬至這樣的時節,外面天氣寒冷,家里燈火通明,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這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這樣的場景最溫馨、最美好。在最冷的時節,吃最暖的食物,更讓人心存溫暖,回憶難忘。
在冬節這樣一個家人團圓的節日,人們用美食驅散一年中最長的夜,讓日子美好,讓人心存溫暖。歲月靜好,我們珍惜與家人一起度過的一個個平淡平實,溫馨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