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友燦
看完《哪吒2》后,一直想提筆,但又怕觸到那根傷痛的弦,過了這么多天,才鼓起勇氣,再去舔舐那道傷疤……
25年的新年鐘聲還未敲響,母親就帶著一身的傷病與世長辭了。母親走得并不匆忙,中風十三年,再次中風臥床半年,母親太苦了。人們都說,走了,對她來說就是一種解脫。從自我安慰的角度來講,確實如此。可對于一位從沒享過一天清福的母親來講,其子女心底的遺憾與痛苦誰又能懂呢?母親來人間這一遭,純粹就是為了吃苦的。少女時,外公早逝,早早輟學回家與外婆共同擔起家庭之責,吃苦;成年后,與父親喜結連理誕下我們兄弟三人,又得擔起家庭撫養之責,吃苦;晚年,卻還要承受腿疾及中風之傷病之苦。前半生吃的是生活的苦,后半生又得吃病痛之苦,我身為人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卻無能為力,那種聽天由命的無力感,不堪回首!
看到殷夫人為保護哪吒而犧牲了自己,那一刻,這段時間來積蓄的情感閘門突然被打開了一般,熱淚洶涌而出,一股情緒似乎要從胸口噴涌而出,要不是在電影院,眾目睽睽,好想放聲地嚎啕大哭一場。過往的種種,就如這電影一般,在我眼前,回顧的是殷夫人對哪吒的理解、寬容、關愛、保護;在我心里,回顧的也是母親對我的理解、寬容、關愛、保護。
從小,母親對我們兄弟三人的管教,總比父親要多許多。父親是一位內斂、老實厚道、埋頭苦干的中國式農民,母親讀過一些書,懂點文化,又當過村干部,老黨員,自然對我們的管教就多了些。我們讀書時,父親從沒有過問成績,就一句“會讀就讀,不會讀就回來種田”。母親的教誨則更耐心、細心,她會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們,讀書有什么好處,要怎么團結同學,尊敬師長,要怎么正直善良,樂于助人。母親嘴上這么說,實際生活也是這么做的。從我懂事開始,她是怎么孝順奶奶,團結妯娌,幫助鄉鄰的,我都看在眼里。就算后來中風了,腿腳不便,依然有許多鄉鄰來家里與母親一起家長里短的聊天,依然需要母親出面調解各家的矛盾糾紛。因為母親正直善良,大家信得過。
這部電影,讓我又想起了母親,心里滿滿的都是遺憾與愧疚。年輕時候的自己,也像哪吒一樣,闖過許多禍,做過許多傻事。每一次母親也會生氣、憤怒,但最終還是包容了一切。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我師范畢業,即將要走上工作崗位。母親知道我被分配到了鎮上的中學,她也知道那時候的學生極其調皮,打架斗毆也時有發生,而我脾氣不好,易怒易沖動,母親就耐心、細心地開導和教育我,讓我工作順利,收斂心性。我還嘲笑母親,一個老黨員竟然也搞起封建迷信。當時的我,卻沒能感受到母親的那份愛。
殷夫人走了,也許在神話里,她還可以復活。母親走了,卻只能留下一座土墳、一張掛相,還有那份對我們的殷切教誨和無盡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