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第八社區僑安里村頭小公園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
文明宣傳,喜聞樂見。先行典型,掀起文明新風。志愿服務,傳遞溫暖……在華僑管理區,到處吹拂著文明新風。
今年以來,華僑管理區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厚植文明沃土,使群眾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為僑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凝聚主流價值正能量
管理區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黨的輿論引導作用,深入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黨員活動日”“主題黨課”“黨員干部結對幫扶”等實踐活動,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理念,真正讓群眾產生共鳴、增進認同。
同時,管理區規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公共衛生委員會等群眾組織運行,完善組織章程和各項制度,引導大家進一步提高文明意識。并積極調動基層宣傳力量,組織街道、村(社區)干部在轄區內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宣傳,通過入戶宣傳、懸掛橫幅、發放宣傳手冊、鄉村大喇叭等形式不斷提升群眾思想素質,起到立德育人、潛移默化的效果。
開展志愿服務傳溫暖
“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都是陳規陋習,我們要摒棄。”……在各個社區,志愿者們齊上陣,幫助困難戶、空巢老人解決生活困難、向群眾宣傳文明新風等,“感謝志愿服務隊上門為我理發、打掃衛生,還送來‘愛心健康包’,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群眾高興地對志愿者說道。
志愿服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為更好地服務群眾,打造鄉風文明新高地,管理區通過建立區、街道、村(社區)三級志愿服務體系,組織開展各種主題志愿服務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平臺,打造“羽”你“童”行、暑期夏令營等志愿服務項目,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方面開展志愿者實踐活動,向群眾傳播“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同時,組織全區黨員干部群眾開展不同形式的“關愛結親”活動,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開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生活關愛、特困救濟等援助活動,形成鄰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社會新風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截至目前,該區在職黨員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參與率達到80%以上,組建志愿服務隊22支,共開展活動294次,覆蓋群眾大約2萬余人次。
共創文明鄉風新高地
在管理區,紅四師指揮部遺址(北坑村)、黨建帶僑建中心、僑史館等成為人們提供了解、學習文化陣地。
管理區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的區青少年宮、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講堂、紅四師作戰指揮部遺址(北坑村)、農家書屋、婦兒之家等,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在群眾最多、人氣最旺的地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社會文明風尚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主陣地,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宣傳文明實踐重大活動、特色經驗,引領廣大群眾在實踐中提升道德素養,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凝聚向上向善的強大社會正能量。
管理區還深入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推選一批群眾認可度高、示范引領性強的道德標桿,引導群眾樹立勤勞致富、節儉持家、孝老愛親。截至目前,該區累計創建市級文明村(社區)9個和“文明單位”“文明校園”8個,評選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340戶;通過設置“道德紅黑榜”“進步榜”等方式,定期對正反典型事跡進行集中亮相,表彰先進事跡批評不良現象,引導群眾追求真善美,形成人人講文明的良好風尚。
為傳播僑區好聲音,管理區還在“華僑區宣傳”微信公眾號開設了“僑區文明我知道”“精神文明建設”“典型模范”“僑區特色”等欄目,引導群眾自覺踐行文明行為并帶動身邊人。截至目前,該區微信公眾號“華僑區宣傳”共發布推送文明城市創建、文明餐桌、文明交通出行旅游、特色農產品等信息220余條。
汕尾日報記者 曾佳鴻 通訊員 翁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