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陸河縣新田鎮舉辦了一場集體婚禮,13對身穿紅色中式禮服的新人,在全場親友和觀眾的見證下各自相互進行三拜禮、結發禮、合巹禮、執手禮等富有寓意的傳統婚禮儀式,改變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
近年來,陸河縣制定印發《陸河縣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引領鄉風文明實施方案》,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致力培育文明風尚,涵養文明山城。
陸河縣舉辦首屆中式集體婚禮。
宣傳先行
營造濃厚氛圍
宣傳先行,才能轉變思想。
該縣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宣傳,通過在公共場所設置電子屏、宣傳欄、宣傳牌、文化墻的方式進行集中宣傳內容豐富的移風易俗知識,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知曉率;通過組織黨員志愿者、村干部逐家逐戶上門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有關婚喪改革的法律法規和移風易俗的積極意義,使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促使移風易俗成為群眾的共識。今年以來,該縣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文明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1.2萬份。
同時,激發榜樣激勵作用。該縣注重發揮鎮、村(社區)“兩委”干部和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做到“四帶頭”:帶頭宣傳和落實移風易俗的政策及各項要求;帶頭支持紅白理事會開展工作;帶頭簡化喪事辦理流程、縮減喪事辦理時間;帶頭勸阻近親屬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切實提升移風易俗工作的感召力。以人居環境整治評比積分制為抓手,結合各村(社區)實際,積極開展“文明家庭”“移風易俗示范戶”等評比活動,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文明意識。
此外,該縣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將移風易俗工作納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螺溪鎮、河口鎮在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中,對不遵守移風易俗、村規民約的村戶采取一票否決,將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苗頭有效遏制在萌芽狀態,使群眾大力踐行移風易俗新風尚。村(社區)設置“白事”集中辦理場所,推出一批平價家宴菜單,逐步規范了喪事簡辦流程與標準,有效遏制攀比風氣及敲鑼點炮、游行出殯等不良影響。水唇鎮持續倡導“紅事一托春(蛋),白事一條帕”,減少繁文縟節,進一步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有群眾表示,以往大家都要看一看、比一比拿多少紅包,現在掀起了文明新風,拿一點表達自己的心意就好了,禮輕情意重,不再攀比了。這是該縣移風易俗工作取得好成效的一個縮影!
水唇鎮墩塘村舉辦“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主題宣講活動。
設立“規矩”
培育文明風尚
記者看到在河田鎮,在生活中大力踐行文明新風的住戶被授予“星級文明戶”稱號,其家門口掛上了嶄新、美觀的“紅牌子”。獲評“星級文明戶”的朱大姐說:“對我而言,這是一份榮譽!以后將以此為動力,進一步帶頭宣傳移風易俗工作。”據了解,獲評“星級文明戶”的家庭起到了示范作用,成為了“模范排頭兵”,帶領群眾參與到移風易俗工作中。
該縣持續加強“一約五會一榜”工作。去年11月,128個村(社區)新增成立“公共衛生委員會”。截至目前,該縣8個鎮128個村(社區)全面建立健全“一約五會”,結合實際將移風易俗具體要求納入村規民約,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128份,加強村民(居民)道德評議,張貼“紅黑榜”128份。該縣河田鎮高砂村《村規民約》入選省民政廳編制的《廣東百篇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匯編》。同時,著力擴大“星級文明戶”評選覆蓋面,共評選出“星級文明戶”1.1萬余戶。今年以來,全縣共組織開展移風易俗大討論、宣傳宣講等各類活動180余場次,通過各種形式給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常打招呼、敲警鐘,及時對有婚喪大操大辦苗頭的人員開展教育,進行正確引導。
陸河縣各地設置移風易俗宣傳欄。
多措并舉
倡樹文明新風
日前,記者看到:上護鎮護北村組織多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向村民們發放《上護鎮護北村紅白理事會制度告知書》《移風易俗宣傳冊》等宣傳材料,倡導改變陳規陋習,把婚喪嫁娶辦得簡單、大方,力求省心、省力、省錢。
該縣創新“道德紅黑榜”設置方式,打破了以往“非紅即黑”的做法,定期通過道德評議會評議發布“道德紅黑榜以及進步榜”。該縣文明辦分別到東坑鎮新東村、南萬鎮萬全村等地開展道德評議會活動,設立道德紅黑榜,由“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有效破解了在基層治理中法律手段夠不著、行政措施難奏效、說服教育顯得軟的問題,極大激發了村民爭當道德“紅榜”的熱情。并且,道德“黑榜”成了曝光臺,讓不講公德、不守孝道、不遵紀守法的群眾害怕被公開,促使村內形成敬業奉獻、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互助友善的社會好風氣。今年以來,全縣各村(社區)發布“紅榜”190余例,黑榜60余例,樹立“紅榜”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引導被評為“黑榜”的群眾通過努力,向“進步榜”靠攏,做到好人好事有人贊,壞人壞事有人抓,把善行義舉潛移默化為人們向之看齊的榜樣。
此外,該縣還開展“紅白理事會‘理’出文明新風尚”移風易俗主題宣講活動,圍繞紅白理事會職能、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倡導文明嫁娶新風等內容開展宣講,積極向群眾宣傳婚育新風、喪葬簡風等相關知識,引導廣大群眾辦理紅白事提前向紅白理事會報備,辦理過程少講排場、比闊氣,把精力集中到發展生產、增收致富上。該縣村民羅大叔告訴記者:“通過宣傳,使我們認識到大操大辦‘紅白事’是鋪張浪費,是沒有必要的,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如今,很多群眾辦‘紅白事’都簡化程序,紛紛倡導文明新風,是個好的風向標。”
汕尾日報記者 彭偉棟 通訊員 朱仕航 余雨鑫